把保百姓饭碗的储备粮管好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
  “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建立中央储备粮制度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大战略。近年来,中央确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维护粮食安全,不仅要有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也要有粮食储备红线。

  中央储备稳市恤农备荒 2004年以来,我国在全面放开粮食市场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以托市临储政策、进出口调控等为主要内容的粮价调控体系,对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储粮受国务院委托作为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的执行主体,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开展政策性粮油收购。

  作为粮食宏观调控主力军,中储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稳市。2005-2014年,中储粮累计完成托市和临储粮收购5.6亿吨,政策性销售4.1亿吨。国际粮价年度几次波幅超过40%,而国内原粮价格涨幅保持年均10%左右的温和水平,成功应对国际粮食危机冲击,促进了我国宏观大局稳定。二是恤农。中储粮连续10年执行国家保护性收储政策,有效防止了“谷贱伤农”,引导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备荒。通过实行“高抛低吸”“以丰补歉”的反周期运作,中储粮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粮食工作面临一些新挑战,突出表现为粮价“天花板”、生产成本“地板”、农业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等四大约束。国内粮食供应充足,但市场需求疲弱,价格持续倒挂,市场主体入市积极性不高,政策性粮食收储规模大幅增加、库存保管压力大。对此,中储粮坚定不移把“确保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作为中心任务,坚决把保百姓饭碗的粮食管住管好。当前,中储粮负责管理的中央事权粮食达到历史最高位,有能力在国家调控需要时保供应、稳价格。

  过去几年来,中储粮应急保供稳市能力在应急救灾中已经经受了多次检验。比如,应对汶川、舟曲、雅安、鲁甸等地震灾害和部分地区旱灾中,迅速安排储备粮投放和应急加工,保证了灾后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再如,近年来部分直属库在执行国家抛售指令、平抑市场过程中,出现过大面积库存“清零”情况。清零是对粮食数量、质量和企业执行力最好的检验,中储粮均圆满完成了国家任务。

  垂直管理确保粮食质量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中储粮采取委托收储体制,委托收储库点由中储粮分公司、省级粮食行政部门、农发行省级分行“共同定点、共同组织验收、共同对收购粮食的数量质量和库存管理及销售出库负责、共同落实好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中储粮作为合同甲方与地方企业签署委托收购和储存合同。目前,87%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油分散储存在11000多个地方和民营企业。

  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政策明确规定了委托收储库点的基本资质条件,包括粮食收购资格、工商登记、农发行开户、自有仓容、仓房条件、设施配备、人员等基本条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和信用等级较高、3年内在收储销售出库等方面无违规违纪行为。委托收储库点由中储粮分公司、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发行省级分行共同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之所以“最低保护价”只是兜底而不是大包大揽,因为“最低保护价”是给种粮农民的一个最低保障,避免谷贱伤农引起粮食生产大的波动。它是以保障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前提,是“余量”收购,而不是代替市场收购。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委托收储库点收购所需贷款由中储粮直属库统一向农业发展银行承贷,并根据收购情况和入库进度及时预付给委托收储库点,保证收购资金供应。委托收储库点与直属库补贴标准相同,中储粮按季足额将补贴拨付。

  为确保出库的粮食让社会放心,中储粮一是建立粮食的“垂直管理线”,组建三级“粮食执法”队伍,由总公司直接组织库存检查。严格限定“两个确保”指标底线,并以“零容忍”的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二是全力推进入库粮食质量数量检验全覆盖、智能化管理全覆盖、绿色科技储粮全覆盖、现代化仓储基础设施全覆盖,使中储粮成为全国粮食行业标兵。

  全年收购让农民得实惠 中储粮每年粮食收购涉及多个品种,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时间贯穿全年。其中,托市、临储收购国家规定了具体执行时间:小麦托市收购从5月下旬到9月末;早籼稻托市收购从7月中旬到9月末;南方8省中晚稻托市收购从9月中旬到次年1月末,东北3省粳稻收购从10月上旬到次年2月末;玉米临储收购从11月到次年4月末。在执行时间内,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时,按国家规定停止托市收购。中储粮轮换收购比托市、临储收购时间段更长。可以说,不论酷暑、严寒,中储粮员工都在服务“三农”的第一线。

  为方便农民卖粮,中储粮合理安排收储库点,方便农民卖粮,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同时,强化政策执行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收储质价政策,保障农民得实惠。此外,中储粮实行收购“一站式”服务和延伸服务,向粮食经纪人和种粮大户提供粮食保管方面的人员、技术、设施设备等服务,帮助农民对粮食进行整理,满足农民卖毛粮、地头粮需求,最大限度帮助农民增收。